首页>>烟台印象

登州——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来源: 日期:2023-09-20 14:55:38
A+|A-|

早在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前,以登州古港为起点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就已经形成,极大地促进了古代中国与韩国、日本的交流与发展。

古城登州 因港而兴

港中碧波荡漾,岸边绿柳扶风。站在蓬莱水城的一角放眼望去,游人如织的蓬莱阁,见证了如今旅游业的生机;一路脚踏石阶,手扶沧桑的古墙,却让人回想起了历史上的繁华……作为始发港,登州古港是古代中国北方最大的对外通商口岸和南北海运及贸易活动的枢纽港,“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是其生动写照。作为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登州(今蓬莱)成为了古代中国对外交流的桥头堡,成就了“沿岸皆水榭,丝竹笙歌,商贾云集,富甲六郡”的繁华景象。

登州古港(蓬莱水城)唐代以前为天然良港,宋庆历二年(1042)设“刀鱼寨”,明洪武九年(1376)建蓬莱水城,水城内的蓬莱阁在此期间也逐步扩建继而名声大振,蓬莱水城及蓬莱阁作为一个整体完整体现了古代登州港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登州古港(蓬莱水城)亦成为国内仅存的对外港口遗存,并沿用至今,成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的实物基础。除登州港外,小海发掘出土的四艘古船及遗物、登州水道、龙王宫、天后宫、基督教圣会堂等历史遗存也一一见证了蓬莱海上丝绸之路曾经的兴盛。

对外交往 源远流长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海上丝绸之路的史迹,多被历史尘烟湮灭。但通过对现有历史遗存的挖掘,依然可以想象当年中外海上交往的繁华。

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的蓬莱阁普照楼,是古代登州港中为航船夜间行船导航用的航标灯塔。起源于新石器时期,从山东半岛北端蓬莱,通过庙岛群岛岛链,连接辽东半岛,转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古代航线——登州水道,正是有了它的支撑,在古代才成为中国与东北亚官方交往的重要登陆港和始发港,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登州(今蓬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连接东北亚交流的纽带,受到历朝历代政府的重视。据现有可查阅资料表明,历朝历代朝、日使节共有65次在登州登陆的记录。唐宋时,在此设立“新罗馆”、“高丽馆”专门接待水路来朝的使节。正是有了官方建立的友好交流的平台,民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才得以焕发生机。而这种官方互派使者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贸易形式的体现,也是对外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